更新时间: 2024-11-20 23:49
对《风流一代》我原本寄予厚望。
据贾樟柯自己说,他将过去二十多年里,所收集到的镜头素材进行审视、重组,并撰写新的剧本、补拍新的镜头,与过去的素材融入同一个叙事。 最终诞生这样一个故事:
再配上“风流一代”这样一个很“大”的片名。
我以为贾樟柯用尽半世心力,拍出了一部岁月史诗。
想不到啊。看完后我只剩一声叹息。
《风流一代》
先聊片子的架构。 三个部分组成。
前两部分的画面,是贾樟柯过去二十年收集的素材。 说的是过去二十年,其实基本就是《任逍遥》和《三峡好人》两部电影的边角料。 故事内容摆在明面上的,是女主角巧巧在人生 两个不同时段与斌哥的爱情故事。
第三部分是新素材,背景是2022年,内容是巧巧与斌哥时隔多年的重逢。
若是以人物为切入点,《风流一代》似乎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,这是一个爱情片。
其实不然。
《风流一代》和爱情半毛钱关系没有。两个主角,巧巧和斌哥,是最纯粹不过的工具人。
这是一部伪纪录片。记录的是时代,是时代长河里的那群人。
巧巧和斌哥,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,以引领者的身份,带着银幕外的观众,重回当年。 贾樟柯想让观众看到的,是祖国过去二十年的沧海桑田。 如果一切圆满的话。 《风流一代》应该是这样 一部 片子。
可事实是贾樟柯拍砸了。影片并没能以理想的样子呈现给观众。
全片过于意识流的场景呈现,使得它像一个老法师的扫街摄影记录,像一个三流记者的新闻报道废片,却唯独不像大师贾樟柯的一部电影。
影片三个部分,三个历史事件。相对来说第一部分最有情感。第二部分最为凑数。第三部分最让人无语。
第一部分是2001年的大同。素材取自《任逍遥》拍摄时期。
影片一开场是几位妇女冬天躲在炉子房唱歌。几个大姐嫂子,你一曲她一段,镜头就对着她们几人来回横扫。约莫五分钟的时间,画面就只有这个。
得亏是贾樟柯的作品,换个导演,这开头就得劝退不少人。
之后除了简单呈现巧巧的生活之外,出现最多的场景是舞厅,人们唱歌、跳舞。
唱歌跳舞是好事,说明人民娱乐生活丰富。
此时恰逢世纪之初,我们申奥成功。未来形势一片大好,前途一片光明。
每个人脸上,都写满了希望。
所以哪怕这部分画面叙事不连贯,东一榔头西一棒子,但贾樟柯想要表达的东西,独属于他的风格,我是能感受到的。
但接下来的两个部分,在我看来简直是灾难级别。
罪魁祸首是贾樟柯的懒,或者说应付。
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旁边有人在催着他出片,为了完成任务的赶工之作。
第二部分发生在2006年的奉节。故事背景是三峡移民,用的是《三峡好人》拍摄期的素材。
故事一面是巧巧跑来奉节找到斌哥当面说分手。一面是移民工程下人民的生活。
除此之外,再无其他。
这部分几乎就是对《三峡好人》的拙劣删减重组。
可能是我水平不够。但我的确看不到更多的东西。没有半点出彩、值得说道的地方。
第三部分则比第二部分更甚,最让人感到一言难尽的就是它。
如果把这部分单独剥离开来,除了涛姐那张脸之外,没有任何贾樟柯的味道。
主题表达直白突兀得像是在校生水平。贾樟柯赶着下班的迫切感,简直要溢出银幕。
这部分的故事发生地先是在珠海,之后又随着斌哥的返乡,回到大同,来到故事的起点。
前半段内容一句话概括:斌哥来到珠海找新的谋生路子,年轻人教他拍抖音赚钱,他玩不转。
表达的无非是斌哥被时代抛弃了。
后半段内容,斌哥回到大同,邂逅了在超市收银的巧巧。全片最诡异的桥段来了。
与十几年未见的老情人重逢之后,巧巧躲到休息室,给到演员面部特写,巧巧一副似哭非哭的表情。接着又借由一个机器人,说些慰藉话安抚巧巧的悲伤。贾樟柯又拍了一个恋爱脑。这还是闲笔。
重点是之后的内容,使得后半段的表达和前半段一般无二。 斌哥有想重修旧好之意,巧巧呢? 从兜里把装备掏出来,马甲一穿,荧光手环一戴,加入跑跑队,扔下斌哥,跑步离开了。
巧巧融入了新时代,斌哥再一次被时代抛弃。
全片结束。
主题没问题。贾樟柯作品里,一贯聚焦的是被时代抛弃的人。
但这种毫不克制、毫无情感的浅白呈现方式,我实在难以接受。
贾樟柯的作品,总有股特别的气质。
不喜欢他的人,会觉得那是贾樟柯在消费底层苦难。
“底层”这两个字我感觉特别刺眼。贾樟柯拍得从来不是底层,而是过去的我们,是我们来时的路。
《小武》里看似破落不堪的街道,每一个北方小城成长起来的人都知道,那正是我们记忆里的样子。《站台》展现的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,但那也是改革开放初期,青年们最充满朝气与希望的时代。《三峡好人》里执拗单纯的韩三明,分明就是城建飞速发展时代下最广大农民工兄弟的缩影······
贾樟柯拍的,永远是最中国的电影。这就是贾樟柯作品中的气质。里面饱含着对曾经岁月的缅怀,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。
回过头再来看《风流一代》第三段这粗暴的表达。还能说,贾樟柯这次没有失手,没有拍砸吗?
《风流一代》作为半部“伪纪录片”,其观感甚至不如他上一部导演的纪录片豆瓣6.7分的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。
影片从四位文学家的故事,看尽祖国70年的变迁。一十八个章节有关吃饭、有关恋爱、有关家庭,有关我们生活的一切。它想让观众们停下脚步,回望农村,回望中国,回望我们的根。在回望中,找寻向前的方向,然后一直游,游到海水变蓝。
我们这一代人似乎总是热衷于外国文学,我们读莎翁看荷马,品托尔斯泰钻研陀氏,看哈代看弥尔顿,读司汤达读爱伦坡……我们看遍世界,却忘了回过头看看我们周围。
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以文学为切入点,呼吁观众要记得我们走过的路。其对乡土的眷恋,含蓄而浑厚。 贾樟柯是文学系出身,如果说以往的作品体现的是他的人文线,那么从这部纪录片里,我们便能直面感受贾樟柯的文学性。包括他的书《贾想》,字里行间我们是能够感受到作家贾樟柯身上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。
可在《风流一代》身上,我看到的只有敷衍与对付。
这是一部不真诚的作品。 一部非常不贾樟柯的作品。
2014年,沃尔特·塞勒斯拍了一部纪录片《汾阳小子贾樟柯》。
我们在里面看到的,是一个朴实、感性、赤诚的贾樟柯。
岁月匆匆,十个秋天过去,贾樟柯变了。
商务/阿乐(微信:pachongsw1)进影迷交流群加微信:caodahua1994
期待您点个在看,分享给更多人
更新于:14小时前